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40.有些灵人从天堂被告知,水星灵曾被应许他们会看到主。于是,我周围的灵人就问他们,他们是否记得这应许。他们说,他们的确回想起来了,但他们不知道这应许是不是以不容置疑的方式作出的。就在他们彼此议论这一点的时候,天堂的太阳向他们显现了。只有那些至内在或第三层天堂的人才能看到天堂的太阳,也就是主;其他人只能看到由此而来的光。一看到这太阳,他们说,这不是主神,因为他们没有看见祂的脸。与此同时,灵人继续彼此交谈,但我没有听见他们说的话。这时,太阳忽然又出现了,主就在它中间,被太阳的光环围绕。一看到这一幕,水星灵深深谦卑下来,并沉了下去。这时,主也从那太阳向这个星球的灵人显现,这些灵人为人时,曾在世上看到过祂。他们所有人,一个接一个,因而许多人依次承认,这是主自己;他们当着所有会众的面承认这一点。然后,主还从那太阳出来,向木星灵显现;他们大声宣称,这是主自己;当宇宙之神向他们显现时,他们曾在自己的星球看见过祂。主是天堂的太阳,是那里一切光的源头(AC 1053, 3636, 4060)。主向那些在其属天国度的人如此显现,在那里,对主的爱居于主导地位(AC 1521, 1529-1531, 1837, 4696)。祂出现在右眼层面上方的中等高度处(AC 4321, 7078)。因此,在圣言中,“太阳”表示神性之爱方面的主(AC 2495, 4060, 7083)。灵人和天使看不见尘世太阳,取而代之的是一团黑暗,这黑暗不是在前面,而是在后面,与天堂太阳,也就是主相对立(AC 9755)。
7351.“看哪,我必使青蛙糟蹋你的四境”表由纯粹的虚假所生的推理。这从“青蛙”的含义清楚可知,“青蛙”是指推理。“这河要使青蛙爬行”表示这些推理是由纯粹的虚假产生的,如下一节所述,“埃及河”是指虚假(参看6693, 7307节);由于经上说“青蛙糟蹋四境”,所以这些话也表示推理将由纯粹的虚假,而非被歪曲的真理所产生。原因在于,由被歪曲的真理所产生的推理最终沦为反对真理和良善的亵渎。此外,真理本身弃绝歪曲,因为它们无法与虚假共存;只要虚假同在,真理就会与它们争战,最终将自己从它们当中释放出来,并与它们分离。这解释了为何一个人歪曲真理之后,最终会完全否认、放弃它们。如果他不这样做,虚假就会向真理掌权。正因如此,在来世,恶人被投入地狱之后,他们不可以运用由被歪曲的真理所产生的推理,只可以运用由纯粹的虚假所产生的推理。
“青蛙”是指由虚假所产生的推理,这一点明显可见于启示录:
我又看见三个污秽的灵,好像青蛙,从龙口兽口并假先知的口中出来。他们本是鬼魔的灵,施行奇事,出去到大地和全世界的众王那里,叫他们在神全能者的大日聚集争战。(启示录16:13-14)
“青蛙”是指由反对真理的虚假所产生的推理,这一点从这段经文的每一个细节明显看出来;因为经上说“他们从龙口兽口并假先知的口中出来”;还说“他们出去到大地的众王那里,叫他们聚集争战”。“大地的众王”是指教会的真理,因为“王”是指真理,在反面意义上是指虚假(参看1672, 1728, 2015, 2069, 3009, 3670, 4575, 4581, 4966, 5044, 5068, 6148节);“地”是指教会(662, 1067, 1262, 1733, 1850, 2117, 2118, 3355, 4447, 4535, 5577节);“争战”是指属灵的争战(2686节),因而是指与信之真理和良善的争战。由此明显可知,“青蛙”是指由反对真理的虚假所产生的推理。诗篇:
祂叫埃及的水变为血,杀死他们的鱼;祂叫青蛙爬到他们的地上,以及王的内室。(诗篇105:29-30)
经上之所以“到王的内室”,是因为所表示的是由反对真理的虚假所产生的推理;“王的内室”是指内层真理,在反面意义上是指内层虚假。“王”表示真理,在反面意义上表示虚假,如刚才所述。
星空中的第六颗星球-续
10808.当时与我交谈的灵人来自他们星球的北部。之后我被带到来自西部的灵人那里。他们也想查明我是谁,是什么样的人,立刻开始说,我里面除了邪恶外什么也没有;他们以为这样说就会阻止我接近。我发觉这是他们对所有新来者说的第一句话。但我被引导回答说,我充分意识到这一点,并且他们里面同样除了邪恶外什么也没有。由于每个人都生在恶中,因而凡来自世人、灵人和天使,也就是来自自己或自我之物无非是邪恶;因为凡与一个人同住的良善都来自主。他们由此意识到,我掌握真理;于是,他们允许我与他们交谈。然后,他们向我展示了他们对存在于人里面的邪恶和从主所获得的良善如何分开的概念。他们将一个放在另一个旁边,几乎接触,但仍是分开的。然而,它们似乎以一种无法描述的方式被联络在一起,好叫良善能引导邪恶并遏制它,不让它随心所欲地行动;良善就这样将邪恶折向良善所渴望的东西,而邪恶却没有意识这一点。他们以这种方式来表现良善对邪恶的掌控,同时表现邪恶被良善引向良善,因而引向主所在的自由状态;事实上,他们从对良善的观念获得对主的观念,因为良善来自主。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